close

  中新網台州10月17日電(見習記者李津)浙江台州三門縣亭旁鎮有一位著名的“編外”調解員,他就是今年50歲的楊加華。2008年,他在生意和奉獻之間,選擇了奉獻,毅然放棄了年收入百萬的生意,從杭州回到三門縣亭旁鎮,當起了人民調解員。工作上,他經常苦口婆心的勸解百姓。在他的疏通之下,人心舒坦了,基調和諧了。10月17日,記者瞭解到,楊加華進了10月“浙江好人榜”的名單。
  棄百萬生意他選擇做一名“老娘舅”
  2008年5月,亭旁鎮領導給楊加華打去電話,邀請他回來擔任調解員。
  當時,亭旁鎮火車站場、佃石水庫等多個重點工程相繼在亭旁建設,社會矛盾複雜,鎮里決定遴選一位調解員,許多幹部不約而同提到楊加華。
  楊加華是該鎮楊家村人,年輕時當過兵,1984年在部隊入了黨。1986年退伍後,回村擔任村幹部,成功處置多起重大糾紛,享有較高威望,直至2000年外出經商。
  此時楊加華夫妻倆已在杭州做了8年的女性飾品生意,幾經打拼,置下一份不錯的家業,在最繁華的延安路擁有3間店鋪,年收入上百萬,兩個孩子也在杭州讀書。
  應下鎮里的邀請後,楊加華沒敢馬上告訴妻子楊明珍。等他開口提起,已是一個禮拜後。對丈夫的決定,楊明珍想不開,尤其聽說月工資只千把塊時,頓時起了火,接連好幾天沒有搭理他。
  最後,在楊加華的勸說下,楊明珍點頭同意了。
  擔任調解員後,楊加華奔赴調解第一線。6年多時間里,小到雞飛狗跳,中到鄰裡糾紛,大到集體上訪,大大小小有1800多件,基本上每天都有百姓找上門。楊加華充當著”老娘舅“的角色,設身處地為他人解決問題,至今,沒有一人回頭上訴。
  “我的工作,就是滅火。”楊加華告訴記者。他總是能恰到時宜,解開百姓們的心結。很多當地人評價他是一個很有辦法的人。
  離進京時間還有2天 他成功勸退上訪戶
  因為工作突出,楊加華被鎮里安排到南溪村和葉家山村駐村。這在他自己看來有種臨危受命的意味。
  此前,南溪村經常因為糾紛的事情鬧上訪,村裡兩委工作不能正常開展。
  原來,十幾年前,南溪村村兩委將村裡兩百多畝青蟹養殖塘承包出去。在合同到期後,村兩委又與養殖戶簽訂補充合同,按照原合同每畝的租金,延長承包期。而在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後,問題出現了。
  這些年,隨著三門中國青蟹節的成功舉辦,青蟹的價格也越來越高,相應的青蟹養殖塘的承包價格也越來越高。他們認為,當年養殖塘每畝的租金遠不止這個價,如果按照補充合同執行,南溪村村集體收入少了兩百多萬元。
  這筆錢,點燃了南溪村群眾上訪的導火索。之後,南溪村村委會主任梅掌淩帶著幾十戶村民多次到當地縣政府、市政府上訪。
  後來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。梅掌淩和村民們商量,決定組成24人的“信訪團”進京上訪。楊加華擔心了一宿。第二天一早,在他的努力下,亭旁鎮政府領導和村民代表坐下來進行了協商。情緒激動的村民拍桌子、砸杯子。
  楊加華不動聲色,把每個村民意見都聽一遍,總結出村民們反映的主要有三大問題。一是,村民們認定補充合同從未經過公示,不具有法律效力;二是,村民們懷疑上一屆村兩委部分成員從中得到了好處;三是,村民們發現問題後,認為有關部門不夠重視,對他們採用一味的“安撫”,沒有幫他們解決好實質性問題。
  摸清情況後,楊加華第一件事就是向所有村民保證:“這件事今天之內就會有結果”。這話一齣,頓時會場安靜下來,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有什麼辦法,能在一天之內把事情搞定。
  抓牢主動權後,一天之內,楊加華一連跑了好幾個部門,把補充合同是否公示過、上一屆村兩委有沒有違法違規等問題摸了個一清二楚。
  當晚,楊加華向村民公佈了自己調查的所有結果。大家心中的幾個疙瘩解開了。他協調養殖戶增加塘租款補償給南溪村。同時,鎮政府領導作出承諾,保證補償款會逐步打進村集體的賬戶。
  事情解決後,梅掌淩把24張去北京火車票全數交到了楊加華手裡,這離他們的出發時間只有2天。
  如今,南溪村的工作開展都已經回到正軌。
  “我覺得調解工作首先要以公開、公正、公平、自願為原則,理清法理,疏清情理,講明道理為前提,用熱心、公心、責任心做好調解工作,用‘聽、看、講’三個字去化解矛盾糾紛。”楊加華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說。(完)
  (原標題:浙江“老娘舅”棄百萬生意走進農民 6年化千件糾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w48mwnoz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